众浩印刷人才网 首页 找工作 招人才 公告 资讯 积分商城 社区 视频
一家河南合版印刷企业破产清算!这三年,为什么商务合版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?
印刷企业家2023-03-23浏览量:881

日前,从新三板转战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柏星龙,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。

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,柏星龙实现营收4.89亿元,同比增长14.66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61.16万元,同比下降3.81%。

这样的表现怎么样?如果用惯常标准来衡量,这是典型的“增产不增收”,说不上十分理想。

可如果考虑到柏星龙以酒包装为主打,2022年在疫情之下白酒产量同比下降5.6%,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不错。

毕竟,疫情三年,圈内很多老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“活下去”,而柏星龙不仅很好地活了下来,还成功上了市,净利润率即使出现下滑,也还有8.31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同时,它还借上市融资之机加速工厂布局,计划在河北承德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,以增强在华北、东北市场的竞争力。

有报道评论说,柏星龙没有解释利润下滑的原因。在三好同学看来,这还需要解释么?

柏星龙就聊到这里。接下来,三好同学要说的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消息。

一家河南合版印刷企业破产清算

这则消息是前两天,三好同学在网上闲逛时,一不小心发现的:一家在圈内颇有名气的合版印刷企业,进入破产清算程序。

这家企业来自河南,十多年前三好同学曾到它位于郑州的工厂参观过。那时候,它刚刚买了新设备,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。

没想到,再次见到与它有关的消息,竟然会是“破产清算”。

从相关信息看,这家企业于2022年底与一家纸张贸易公司,共同向法院提起了自己的破产审查申请;2023年2月初,法院决定受理纸张贸易公司对这家企业的破产清算申请。

目前,这家企业的破产清算已经进入到接管和债权申报环节。

这家企业成立于20多年前,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并不容易。它的工厂原来在郑州,2017年前后搬迁到了郑州周边县市的一个印刷产业园。

网上的一份环评报告显示,它在印刷产业园内的新厂区占地面积达3.13万平方米,投资额1.5亿元,预计投产日期为2018年3月。

项目建成后产能为:年产出版物类产品2800万套,包装类产品3700万套,宣传页、海报等其他类印刷品5300万套。

从官方微信上的信息看,其主要产品则包括:宣传单页、名片、不干胶、纸杯、宣传画册、手提袋、无纺布袋、无碳联单等,属于商务、合版印刷企业的典型配置。

项目的主要生产设备包括:不同型号的海德堡胶印机7台、小森胶印机两台、CTP设备5台、标签印刷机两台,以及配套的裁切机、胶订机、骑马订机、上光机、折页机、锁线机、捆扎机等等。

不知道,这些是不是这家企业全部的生产设备。不过,即使只有这些设备,其实力也相当不错。

与大多数遭遇困境的企业一样,这家企业也是在资金链上遇到了问题。

这一点从它近一年时间,涉诉数量明显增多,且多是由于借贷、抵押、融资租赁、货款支付、劳动报酬纠纷等便可见一斑。

目前,这家企业作为被执行人公开可见的案件有十余起,单笔执行金额低的不足万元,高的200多万元。

同时,像多数破产清算案一样,由于未能履行部分判决,这家企业有高管被限制消费。

目前,这家企业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,官方微信号停留在2021年5月,其名下一处建筑面积达1.4万平方米的厂房,则以1600万元的价格,在2022年11月完成了司法拍卖。

三好同学不知道这家企业高峰期规模有多大,但有信息显示其员工数量一度达到200多人,依此推算年营收一两个亿完全有可能。

这三年商务合版企业压力更大

这家企业为什么会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?从目前公开可见的信息,很难厘清它遭遇困境的真正原因。

不过,有一点不容不容忽视:过去这三年,商务合版印刷企业面临的压力比多数圈内企业都要大。

比如,从规模以上企业来看,这三年印刷圈营收和利润总额的跌幅并不是很大:2020年,两项指标分别同比下降5.2%、5.7%;2021年,双双反弹,分别同比增长10.3%、0.4%;2022年,再度下跌,降幅分别为1.5%、3.7%。

虽然没有靠谱的统计数据,三好同学却相信:多数商务合版印刷企业的营收、利润表现,都很难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,差距可能还很大。

为什么这么说?

首先,这与合版印刷的产品定位有关。合版印刷的产品,多服务于线下商务交流和市场营销活动。而在疫情之下,线下商务交流、市场营销活动大幅减少,对相关印刷品的需求自然就会受到影响。

就像三好同学以前经常说到的,餐饮、旅游、会展、大型活动等行业在疫情下陷入停滞、半停滞状态,便会直接冲击对商业印刷类产品的需求。

三好同学新近发现一组数据:2020年、2021年,我国线下展览总数分别为5408场、5495场,与2019年的11033场相比均是腰斩。

由此不难想象,与展览有关的印刷需求会受到多大影响。

其次,还与合版印刷的商业模式有关。三好同学以前说过,合版印刷企业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大,得益于三点:一是高效率、低成本的生产模式,二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接单能力,三是不断提高的产品交付效率和不断压缩的交付周期。

这三点保证了优势合版印刷企业覆盖的市场半径不断延伸,从而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订单。

问题是:过去这三年,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,区域间人员和货物流动效率大幅降低。

合版印刷企业不仅面临因疫情随时可能停产、半停产的挑战,即使生产完成的订单,也很有可能难以顺利、按期交付到客户手中。

这样的情况多了,客户为稳妥起见,便可能转向周边工厂寻求生产支持,合版印刷企业的订单便会被分流。

第三,合版印刷企业可能面对更大的现金流压力。与主要面向大客户的书刊、包装印刷企业不同,合版印刷企业主要面向小客户、小订单,绝大多数订单都没有账期,而是以现付,甚至预存的方式完成交易。

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,这能够显著降低财务成本,是合版印刷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之一。

然而,没有账期也就意味着没有可以作为缓冲的应收账款。一旦由于疫情等突发因素,导致销售、生产、交付陷入停滞半停滞,现金流入便会随之大幅减少。

这时,如果企业有充足的现金储备,还可以应付工资、货款、贷款、借款、房租、融资租赁费用等刚性支出。

如果现金储备不足,就有可能遭遇现金流危机,甚至陷入无力还债、破产清算的境地。

从相关信息看,这家企业在疫情前两三年刚刚进行了搬迁和工厂建设,这很有可能使其本来就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,而疫情则点燃了导火索。

商业印刷市场明显回暖

目前,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,但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时。

后疫情时代,印刷市场将会怎样走?就大趋势而言,向好、回暖,出现恢复性增长,基本上是确定的,不存在太大疑问。

只不过,不同细分市场感受到的温度和回暖的速度可能并不一致。

比如,三好同学听闻,春节开工后珠三角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情况不是十分理想,这对直接面向海外市场或依托于下游客户间接出口的印刷企业,难免会有一些冲击。

在受益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,收获了2022年的好年景后,它们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。

对商业印刷市场和合版印刷企业来说,回暖的趋势则是毋庸置疑的。

首先,商业印刷是一个典型的内需型市场。随着后疫情时代,各种线下商务交流、市场营销活动恢复正常,对商业印刷品的需求正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。

其次,商业印刷的部分下游行业,在疫情下受到的冲击最大,恢复反弹的力度也最为可观。

比如,餐饮和会展行业,在春节之后都出现了人员爆棚的局面。

以2月26日刚刚结束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为例,到过现场的人大多都有一个感受:人多。据报道,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,观众数量超过10万人次,为近年来少有。

很多搞书刊印刷的老板,也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,以感受出版市场的风向。

第三,影响产品跨区域交付的各种突发性、偶然性因素不复存在,成本、效率重新成为决定订单流向的主导性因素,合版印刷企业跨区域聚合订单的竞争优势快速恢复。

实际上,在春节前后,已经有主做商业印刷的朋友表示,订单量较疫情高峰期快速恢复,回暖迹象明显。

后疫情时代,市场在回归常态,老板们的心情却可能不尽相同。

因为过去这三年,有的企业继续稳步发展,有的受创较轻,有的受创较重,还有极少数倒在了黎明前。

所以,当重新面对没有疫情的市场环境,有的老板要发力,有的老板要疗伤,还有极少数失去了站上赛道的机会,心情自然是悲喜自知。

说了这么多,怎样看待疫情对印刷市场的长期影响?至少在商业印刷市场,疫情可能加速了早已存在的存量整合趋势。

即使原来共同改写了商业印刷市场竞争格局的合版印刷企业,现在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压力。

至于,谁能在存量竞争中最终胜出,外部大环境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定力和基本功。

好了,就说到这里。最后,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。


点赞 0
收藏 0
打印 反对 0 举报 0
最近浏览